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按一定的方式所组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组合而成,常见的组合方式有叠加、挖切和综合三类。本章主要介绍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看图及尺寸标注。
•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 形体分析法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型 由几个简单形体叠加而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叠加型组合体。
2.切割型 一个基本体被切去某些部分后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切割型组合体。
3.综合型 即有“叠加”,又有“切割”而形成的组合体称为综合型组合体。它是组合体最常见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
1.不平齐 两形体表面不平齐时,两表面投影的分界处应用粗实线隔开。
2.平齐 两形体表面平齐时,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画图时不可用线隔开。
3.相切 相切的两个形体表面光滑连接,相切处无分界线,视图上不应该画线。
4.相交 两形体表面相交时,相交处有分界线,视图上应画出表面交线的投影。
画组合体三视图时,只有通过形体分析,搞清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想象出物体的整体结构形状,才能不多线、不漏线,按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画出组合体三视图。
3、形体分析法
在对组合体画图、看图及尺寸标注过程中,通常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形体,搞清楚各形体的形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这里所说的形体可以是一个基本体,也可以是一个基本体经过一定的切割,或者基本体的简单组合,分解以后的各部分形体必须简单明了。
图 6-1
如图 6-1所示的轴承座,可以想象分解成底座、圆筒、支承板、肋板四个形体。底座可以看成在一个四棱柱中切去一个四棱柱凹槽、两个带圆弧面的三棱柱及两个圆柱体形成的。支承板与肋板放在底座的上面,圆筒放在支承板与肋板上面。这四个形体的左右对称中心面重合,底座、支承板与圆筒的后面平齐,肋板在支承板的前面。通过化整为零的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体分析法是组合体画图、看图及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二、组合体的画法
1、叠加型组合体的画法
(1).形体分析画图之前,应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形体所组成。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以及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从而对该组合体的形体特点有个总的概念。
(2).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一般应选择反映组合体各组成部分形状和相对位置较为明显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为使投影能得到实形,便于作图,应使物体主要平面和投影面平行;同时考虑组合体的自然安放位置;并要兼顾其它两个视图表达的清晰性,虚线尽量少。
(3).选比例、定图幅视图确定后,应根据实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按照国标要求选择比例和图幅。在表达清晰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1:1的比例。图幅的大小应充分考虑到绘图所占的面积及留足标注尺寸和标题栏的位置来确定。
(4).作图叠加型组合体应按照形体分析法逐个画出各形体的投影,从而得到整个组合体的三视图。
为正确、迅速地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a.首先布置视图,画出作图基准线,即对称中心线、主要回转体的轴线、底面及重要端面的位置线。
b.画图顺序为: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先画大形体,再画小形体;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先画圆和圆弧,再画直线。
c.画图时,组合体的每一个部分最好是三个视图配合画,每部分应从反映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最明显的视图入手,然后通过三等关系,画出其它两面投影。而不是先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多线、漏线,还可提高画图效率。
d.底稿完成后,应认真检查,尤其应考虑各形体之间表面连接关系及从整体出发处理衔接处图线的变化。确认无误后,按标准线型描深。
2、切割式组合体的画法
该文章所属专题:机械制图与AutoCAD
1;所有标注为智造资料网zl.fbzzw.cn的内容均为本站所有,版权均属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协议》。
2;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相关侵权责任均由相应上传用户自行承担。
内容投诉
智造资料网打造智能制造3D图纸下载,在线视频,软件下载,在线问答综合平台 » CAD教程第10章-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图文教程)